基於amphibianArc“蠶繭”模型的建築表皮學術研究
北京,中國 2013年11月
由北京建築大學的郭晉生教授帶領的學術研究所對amphibianArc的建築模型“蠶繭”進行了研究,證明了它的可持續性功能。“蠶繭”是amphibianArc設計的兩棟公共建築-宜昌博物館和宜昌規劃展覽館上截取部份的全比例實體模型。研究成果表明這兩棟建築的表皮具有遮陽和降低風速等生態意義。研究細節如下: 研究目的: 尋找蠶繭装置結構的設計參數(構件尺寸,組合方式,疏密程度)與其對室外自然光、熱輻射的遮擋程度的量化關系。尋找蠶繭装置結構的設計參數(尺寸,疏密程度,朝向等)對自然風場的量化影響關系。尋找蠶繭装置建築表皮的節能利用潛力研究。 研究发现: 蠶繭表皮裝置對自然光(太陽輻射)的遮擋量在70%左右,在晴天情況下削弱更明顯。裝置對於風場氣流的流速有較大削減,對風向有較小改變。未發現環境風通過蠶繭縫隙形成嘯噪聲的情況;白天蠶繭裝置杆件管壁溫度較室外氣溫高1-2度;杆件管內腔溫度較室外氣溫高5度左右,晴天中午溫差達到12度。收集腔內氣體熱量可作為室內采暖需要。 检测设备:溫度傳感器,照度傳感器,風速傳感器 电脑软件:CFD 模拟软件